综合新闻

水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载体作用,扎实开展科普教育

副标题:

时间:2020-09-16  来源:水保所重点实验室文本大小:【 |  | 】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普及简称科普,是利用各种传媒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科学知识和技术、并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是国家、社会、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科技本身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之一,又是科学技术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提高全民科学水平和科学素养、推动社会进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单元,也是向公众开放,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的人工模拟降雨大厅、人工模拟干旱大厅、人工径流模拟大厅,以及长武、安塞等11个野外综合试验站不仅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示范推广的综合平台体系,同时也是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中国科协、水利部、陕西省、中国科学院等命名的“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全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杨凌示范区生态环境局科普教育基地”等,是国家级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科普平台;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大学及附属学校大、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普的定点平台,已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科普教育基地。
  实验室每年对以大、中、小学生为主的2万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向海外400多人次宣传我国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公众参与科学实验、与科研人员交流、互动,有力激发了公众对开展科学认知的兴趣,增强了公众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意识,社会效益显著,先后得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关注和报道。
  实验室虽然在科普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与党和国家期望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任重而道远。实验室将不忘初心,整合更多优质科普资源,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博览园及秦岭植物园等,通过实物标本、实景模拟、视频影像和专业讲解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科学家主导作用,引进和培养专职科普专家,积极参与2020全国科普日,认真准备“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科普素材,扎实开展我国水土资源、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国情和科普教育,宣传如何破解水土流失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的世界性难题,实现黄土高原由黄到绿的锐变,成为全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样板,践行科技为民观,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公众生态观和行为准则,在全社会扎根、开花、结实!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