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实验室承担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有序推进

副标题:

时间:2020-09-11  来源:水保所重点实验室文本大小:【 |  | 】  【打印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9年国家启动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西藏大学等10余个单位承担科考任务六“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安全”。水保所作为专题三“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第三承担单位,主持子专题二“典型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环境效应考察研究”,目标是刻画高原草地与耕地等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环境影响的程度与范围,提升土地利用管控策略和优化国土空间利用。
  2020年8月17日至9月9日,课题组考察了河湟谷地及柴达木盆地等典型农区不同耕地利用强度下的环境效应。出发前,科考队根据任务,认真部署了本次野外考察工作计划。本次科考分队由6名科研人员和22名研究生组成;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无人机航拍、室内分析等手段,结合社会调查和入户访谈,分别在青海省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等关键区耕地利用强度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考察研究。科考队于8月17日在湟源县完成集结,18日大部队兵分三路,土壤组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进行了采样,调查了耕地施肥、灌溉和农药使用情况;水质组主要监测水系断面耕地利用强度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侵蚀组主要调查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保持效应。河湟谷地野外科考共计21天,行程5000多公里;采集土壤样品876个,监测农田灌溉水系断面160处,现场测定水质指标10余项,采集水样400余个;完成94个点的地表覆被情况调查和水蚀调查表,无人机航拍100余次。
  该子专题由安韶山研究员主持,已于2019年8月中旬完成柴达木盆地的样品采集,后期将综合评估柴达木盆地和河湟谷地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提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为高原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服务。(朱兆龙、佘雕)


图1 科考分队合影

图2 野外考察样地分布


图3 野外科考工作照片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