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重点室职工赴南郑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学习

副标题:

时间:2018-10-31  来源:水保所重点实验室文本大小:【 |  | 】  【打印

汉中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汉文化发祥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川陕苏区通往中共中央的“红色交通线”,在传递情报、运送伤员和武器弹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一度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红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九军在此有过长达数年的活动,何颖挺、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汉中生活和战斗过。

1027日至28日,我校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在实验室党支部带领下,走进位于陕西汉中市南郑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通过追溯革命先烈的历史足迹,听取博物馆讲解员现场讲授我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艰苦岁月和光辉历程,接受红色精神洗礼,感悟传承红色精神。

193212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约一万四千余名将士,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出发,转战3千里,来到了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从这时起到19354月的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和川陕边区党和人民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与国民党动派四川军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章。毛泽东同志在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时称:“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伟大战斗中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现场讲解和实地参观,回顾昨天,重温历史,汲取“精神养料”。我室党员和职工一致表示要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理论思维,增强大局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在学校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期,敢于担当,勇于作为,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今后,面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坚定理想信念,立足工作岗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忘初心,向着伟大目标砥砺前行。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