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学术月活动

副标题:

时间:2016-10-21  来源:水保所重点实验室文本大小:【 |  | 】  【打印

  为了活跃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掌握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动态,提升专业能力及研究水平;拓展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的学术思想及学术思维能力,提升国际化视野,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九月开始,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学术月活动。在学术月活动期间,密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室开展学术交流及联合野外考察,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水平、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

  9月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乔春教授做了题为“New strategies and considerations of submissions to SCI journals”的首场学术报告。该报告详细讲解了目前SCI稿件(或论文)存在的问题、SCI编辑部所采取的对策、作者如何在新形势下准备稿件以及审稿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王乔春教授指出,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论文数量及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问题,期刊编辑部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方法和措施:一是采取更严格的预审制度;二是作者可能需要提供相关的原始实验数据记录,支撑试验的验证;三是强烈建议建立信誉诚信档案,对于造假、剽窃、抄袭的作者甚至是团队进行追责;四是对编委进行权利约束,滥用编委权力将受到严重的处罚等。通过该报告大家意识到由于对稿件及审稿新的变化思维,SCI论文的写作和发表较以前更具难度。

  10月8日,德国基尔大学Nicola Fohrer和Oppelt Natascha教授、意大利巴西利卡塔大学的Giovanni Quaranta和Rosanna Salvia教授访问实验室。Nicola Fohrer教授做了题为“生态水文与水土保持”的学术报告。Nicola Fohrer教授以三峡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SWAT模型在南方水资源管理与水土流失评价的应用,阐明了如何为三峡库区提供有效的土地管理与水土保持措施以减少流域水土流失和磷输出;Oppelt Natascha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遥感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能有效实现大区域地表信息获取,并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沿海和淡水湖泊的应用案例;Giovanni Quaranta教授介绍了意大利巴西利卡塔大学的水资源管理项目、世界水资源利用、农业粮食生产、欧洲地区节水灌溉措施,清晰的阐明了现阶段水资源状况及管理策略;Rosanna Salvia教授以如何将科学研究结果和当地居民行为结合做好土地规划为主题,讲解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尤其是不同土地管理方式下,自然资源的持续发展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的评价。

  10月9日,邀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院士与河海大学副校长王超院士在实验室分别作了题为“黄河水沙调控理论与实践”、“农业农村面污染源控制技术及工程实践”的学术报告。胡春宏院士指出,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异源、下游地上悬河、旱涝灾害频发、河口流路不稳定等是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过去几十年,经过大规模的生态修复与工程治理,黄河水沙急剧锐减,减少幅度超过80%,针对该问题需构建流域水沙变化集合评估技术,系统综合考虑上、中、下游的水沙演变特征,提出黄河水沙调控理论与治理体系。王超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滞后性、不易监测性等特点加大了其控制与治理难度,因此,需从根源上发展减源、截留、修复、综合防治处理技术,并结合长期以来的实践提出污水生态处理技术、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氮磷减排技术等,同时指出未来仍需综合运用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防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物的排放、运移与转化路径。

  10月14日至16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科院地理所孙福宝研究员及北京师范大学潘成忠副教授等5位专家到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期间孙福宝研究员与潘成忠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全球变化下我国干旱演变机制”与“植被的生态水文效应-坡面尺度”的学术报告。孙福宝博士从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角度系统介绍了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机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生态建设、土壤侵蚀研究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潘成忠博士认为坡面尺度生态水文过程是研究黄河水沙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并通过相关试验数据分析及案例研究深入介绍了生态水文过程与水沙相互作用关系。访问期间,专家们参观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在安塞站与延安市考察“削山造城”工程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9月22日至10月17日,西班牙荒漠化研究中心Patricio García-Fayos教授到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García-Fayos教授与焦菊英研究员从2014年开始在黄土高原开展黄土浅层滑坡植被构建规律的合作研究,本此来访主要指导如何对近3年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在此期间,García-Fayos教授做了题为“Abrupt changes in semiarid ecosystems”的学术报告,阐述了半干旱生态系统随胁迫或干扰变化的临界阈值概念,提出了将此概念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新思路;同时面向研究生开展了题为“How to design and carry out a research project: From the idea to the analyses of the results”的讲座,强调了试验设计的重要性,并由浅入深地为学生们演示了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García-Fayos教授先后考察了神木、米脂、绥德、靖边、安塞、延安、洛川和旬邑等地,在了解不同侵蚀类型区气候、土壤侵蚀与植被恢复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区人工植被修复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与焦菊英研究员就如何申请国际合作项目进行了充分讨论。

  9月28日至10月20日,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土壤侵蚀专家Peter Kinnell 在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学术访问。在访问期间,与实验室不同科研团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针对实验设计、数据分析方法以及模型参数计算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结合重点室不同团队的科研现状,Peter Kinnell做了针对性很强的有关“侵蚀过程与机理”的学术报告。同时,Peter也参观了降雨大厅,详细了解了届时正在进行的侵蚀实验,参与并提出改进方案。在国家重点室主任刘宝元教授等科研人员陪同下,Peter Kinnell访问了长武野外生态站、子午岭侵蚀场以及安塞综合试验站,对黄土高原地区以及典型流域内的侵蚀现状和科研重点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本次学术月活动是一次内容丰富、颇有收获的学术盛宴,对提升科研人员试验设计与观测数据分析能力、SCI论文撰写水平、生态水文、土壤侵蚀过程、机理与模拟、黄河及有关河流水沙过程、面源污染与治理、自然资源持续发展等研究水平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专家报告深入浅出、生动详实,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执着的科研精神,给予在场聆听的科研工作者深刻的启迪,与会科教人员及研究生通过与专家的热烈的讨论,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尤其国际著名土壤侵蚀专家Peter Kinnell教授、国际著名植被恢复专家Patricio García-Fayos教授在实验室举办了一系列不拘形式的专题座谈会,包括试验方法设计、项目申请或者论文撰写,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深入的、甚至一对一的交流和讨论,解答和指导了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对提升实验室整体研究能力及国际合作能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学术月期间,有来自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水保所其他研究单元、水建学院、资环学院、动科学院等单位的近500多名研究生及科教人员参加了学术交流活动。水保所冯浩副所长、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宝元主任、李世清常务副主任主持学术报告会或者陪同野外考察。
        
                                            王乔春教授作报告
        
                                       Nicola Fohrer教授作生态水文报告
            
                                   胡春宏院士作黄河水沙调控报告
             
                                   王超院士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报告
       
        
                                          García-Fayos教授作报告
       
                                     García-Fayos教授解答研究生提问
       
                                García-Fayos教授调查沙生植物固沙作用
       
                                        孙福宝研究员做学术报告
       
                                          潘成忠副教授做学术报告
       
                                       Peter Kinnell教授做报告
       
                                    Peter Kinnell教授考察长武试验站
       
                                     Peter Kinnell教授考察安塞试验站
       
                              Peter Kinnell教授和刘宝元教授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