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实验室在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副标题:

时间:2020-09-29  来源:水保所重点实验室文本大小:【 |  | 】  【打印

9月29日,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吕肖良研究员团队在卫星遥感领域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F= 9.085发表了题为Comparison of total emitted 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IF) and top-of-canopy (TOC) SIF in estimating phot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吕肖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植被遥感领域热门研究方向。SIF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向外发生微弱的能量,大量研究表明SIF和植物光合速率、植物生理状态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般卫星、有/无人飞机获得的SIF数据主要代表冠层顶部叶片发射的SIF信号SIFtoc。为了更好的使用SIF估算植被的光合作用,SIFtoc应该转化为代表植被冠层全部叶子发射的SIF信号(SIFtot)。但是当前提出的转化方法没有太阳光中散射光的影响,其实难以在实际条件中使用。

 

SIFtoc应转化为SIFtot

 

 

散射辐射对目前SIFtoc转化方法影响非常小

 

通过对6种常见叶片倾斜角和不同叶面积指数的辐射传输模拟,该团队研究发现散射辐射对目前SIFtoc转化为SIFtoc方法影响非常小,当前使用的转化方法可以在野外条件下使用,研究也基于实际站点观测数据证实了SIFtoc转化方法的有效性。该项研究为利用SIF更加有效估算生态系统光合速率打开了局面

该研究得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项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为: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34425720304569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