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2016年-2019年毕业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副标题:

时间:2020-05-13  来源:水保所重点实验室文本大小:【 |  | 】  【打印

2019年毕业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序号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导师

硕士生

1

宁南山区典型植物根系生产力及根系分解对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

土壤学

安韶山

 

2

枯落叶中碳化合物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叶际微生物群落的关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安韶山

 

(DAVLATBEKOV

FAYZMAMAD)

3

安塞纸坊沟流域刺槐人工林生物量及NP年际变化

流域生态学

 

 

4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刺槐人工林水分、养分特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陈云明

 

5

铁杆蒿枯落物对豆科植物的化感效应

草学

程积民

雷威肖

6

洛川塬果-草复合系统水分利用同位素示踪研究

草学

程积民

 

7

黄土高原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变化

草学

程积民

郑周敏

8

黄土高原区旱地农田施用有机肥对冬小麦产量影响及其经济、环境效益评价

农业资源利用

王仕稳

牛宗成

9

干旱及复水调控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碳氮积累与分配的机理研究

植物学

邓西平

乔焕焕

10

褪黑素调节玉米幼苗干旱和盐胁迫下水分平衡的作用机制研究

植物学

邓西平

乔玉杰

11

不同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形成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生态学

张岁岐

 

12

旱地冬小麦生物炭与秸秆还田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

农业资源利用

殷俐娜

王盈盈

13

黄土塬区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水氮运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学

 

胡锦昇

14

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植被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及其对冠层截留量的影响

环境工程

王百群

 

牛小桃

15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蒸腾耗水特征研究

土壤学

 

杜梦鸽

16

铅锌矿区植物修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方临川

 

17

豆科和禾本科间作体系中接种胶质类芽孢杆菌对植物重金属吸收特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学

方临川

崔团团

18

黄土高原小流域泥沙来源与粒径变化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方怒放

王文娣

19

不同覆盖措施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碳足迹

农业水土工程

 

罗晓琦

20

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河套灌区垄膜沟灌土壤水肥盐运移的影响

农业工程

 

 

21

中国三种侵蚀土壤沉降管和超声分散分级方法的对比研究

土壤学

郭胜利

Salman Ali

22

砒砂岩改良风沙土水分和磷对紫花苜蓿生长的互作效应及作用机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何红花

范陈斌

23

黄土高塬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氮磷空间分布及流失研究

土壤学

黄明斌

赵晓芳

24

黄土高原刺槐适生区适宜盖度研究

农业资源利用

黄明斌

徐晓丽

25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沟道泥沙连通性对沟道形态及降雨的响应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焦菊英

张意奉

26

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氮转化过程及机制研究-以反硝化和矿化过程为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焦菊英

王红雷

 

27

汉中市不同县区代表性土壤肥力及供氮能力差异

农业资源利用

李世清

马宁博

28

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的空间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生态学

李秧秧

 

29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枯落物分布特征及其水文效应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刘国彬、王兵

王忠禹

30

植被演替过程土壤生态酶计量学以及关键生物类群演变特征

资源环境生物学

 

 

31

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植被恢复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其与土壤性质相关性探究

生态学

 

徐红伟

32

黄土塬区等量供水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差别补水效应及农田与果园耗水过程比较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刘文兆

 

33

Budyko-Fu模型下气候季节性指标和水文年起始月份对流域水量平衡估算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刘文兆

常斐杨

34

诱捕作物与赤霉素对土壤列当种子库的消减作用

生态学

马永清

 

35

轮作种植模式对列当的防除作用及其机理

生态学

马永清

 

36

黄土高原草地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穆兴民

谭学进

37

黄土区基流分割适宜性方法及基流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穆兴民

吴珍妮

38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土壤结皮高光谱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孙文义

田园盛

39

渭河输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赵广举

张丽梅

40

皇甫川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及土地退化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赵广举

许文龙

41

基于Budyko假设下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径流变化原因分析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陈玫君

42

凋落物分解过程碳氮流通的双同位素示踪研究

土壤学

邱莉萍

田海凤

43

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土壤碳氮对氮素富集 的响应动态及机制

生态学

上官周平

 

44

蚯蚓粪对土壤蒸发及入渗过程的影响

环境科学

邵明安

李彦霈

45

微波辅助铜基催化剂催化降解甲基橙

环境科学

申卫博

夏国彤

46

微波辅助铜基碳化硅催化降解苯酚的研究

环境工程

申卫博

 

47

控释氮肥配施对不同覆盖旱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植物营养学

沈玉芳

周君玺

48

不同氮效率品种玉米根系对硝酸盐非均匀分布的响应

植物营养学

沈玉芳

翟晓芳

49

枯落物覆盖及混入对黄土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李兆松

50

黄土高原气象干旱时空变化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史尚渝

51

氮添加对油松幼苗不同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生态学

王国梁

 

52

干旱胁迫对连翘幼苗器官中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国梁

 

53

人工刺槐林养分及微生物特征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及机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国梁

 

54

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坡面多重修复模式下 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水文特征及抗蚀性

土壤学

 

 

55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及其 养分特征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

土壤学

 

苏敬媛

56

黄土塬不同林龄苹果园蒸散分割及土壤水动态特征研究

土壤学

 

 

57

陕北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植被恢复状况及其与水沙变化的关系

土壤学

 

赵巧巧

58

矿区排土场边坡不同植被配置模式的防蚀效益与机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文龙

 

59

黄土塬沟头典型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文龙

王天超

60

黄土区草地坡面溅蚀片蚀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占礼

田娜玲

61

黄土高原侵蚀环境土壤氮素原位矿化特征

土壤学

魏孝荣

孔维波

62

黄土高原典型侵蚀区淤地坝土壤颗粒和碳氮的沉积特征

土壤学

魏孝荣

赵中娜

63

土壤水分动态对氮素净矿化的影响

土壤学

魏孝荣

魏丽云

64

侵蚀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土壤学

魏孝荣

 

65

甘肃省天然草地生产力时空分布及气候驱动力

生物工程

武高林

苗海涛

66

人工草地对半干旱区农田土壤质量改善及水分效应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武高林

 

67

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地枯落物结皮的形成及生态效应

生态学

武高林

 

68

半干旱区植被恢复的水土流失调控效应研究

生态学

武高林

刘一帆

69

不同管理措施对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影响

生态学

武高林

柴清琳

70

重大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谢永生

徐国劲

71

水分和磷对混播下柳枝稷和达乌里胡枝子根系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徐炳成

王世琪

72

苜蓿叶片类胡萝卜素代谢及其生理特征对干旱-复水的响应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徐炳成

 

康继月

73

黄土丘陵区侵蚀坡面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

生态学

许明祥

 

74

郁闭果园履带拖拉机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农业机械化工程

杨福增

谭晨佼

75

山地履带拖拉机驱动系统设计及其最佳经济性控制

农业机械化工程

杨福增

楚国评

76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面风水交错侵蚀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杨明义

邓鑫欣

77

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对穿透雨改变的响应

生态学

袁志友

 

78

中国北方温带草原养分含量、生物量及多样性对土壤酸碱变化的响应样带调查和控制实验的比较研究

生态学

袁志友

李子雁

79

降雨侵蚀的分离与输移过程对泥沙中有机碳特征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张风宝

任瑞雪

80

沙盖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模拟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张风宝

曹晓娟

81

退耕坡面产流产沙对植被刈割强度的响应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张风宝

王子豪

82

水肥调控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磷淋溶损 失的影响

农业资源环境

张树兰

张弘弢

83

不同底墒水平下播种密度对覆膜小麦产量与水 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资源环境

张树兰

叶玉莲

84

不同地形条件下退耕草地植被恢复与土壤理化性质分异特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张晓萍

雷斯越

85

放牧对内蒙草原化学计量特征影响

环境科学

韩凤朋

赵如梦

86

糜子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及其水氮调控

土壤学

赵世伟

 

87

土壤内力作用对黄土母质发育土壤水力学性质的影响及模拟

环境工程

赵世伟

杨志花

88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对干扰的影响

土壤学

赵允格

谢申琦

89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坡面产流沙对雨强的响应

土壤学

赵允格

杨巧云

90

国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研究

森林培育

 

 

91

天水市伏羲庙古侧柏健康无损伤诊断与评价

林业

 

田凌鸿

92

黄土高原南部桥山林区麻栎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林业

 

张维伟

93

冻融作用对黑土坡面水蚀过程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郑粉莉

 

94

Effects of Freeze-Thaw Cycles and Initial Soil Water Content on Mollisol Disintegration Rate in Northeast China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郑粉莉

Zoljargal SAINBU YAN

(蒙古留学生)

95

EFFECTS OF FREEZE-THAW CYCLES AND INITIAL SOIL WATER CONTENT ON SOIL SHEAR STRESS IN MOLLISO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郑粉莉

Maydagbadam

BATDORJ

9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玉米叶片特征以及产量的影响

环境科学

郑纪勇

张晓媛

97

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孔隙结构及其水分过程影响的定位研究

环境科学

郑纪勇

孙层层

98

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区土壤酶活性及细菌多样性影响的定位研究

环境科学

郑纪勇

 

99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自然和人为相对贡献评估

生态学

朱求安

 

100

介质阻挡放电对环境中典型新型污染物的控制行为

环境工程

祝凌燕

 

 

2018年毕业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序号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导师

硕士生

1

辽东栎枯落叶养分原位释放及叶际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

土壤学

安韶山

张海鑫

2

辽东栎枯落叶分解过程中叶际氨基糖及微生物量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土壤学

安韶山

王宝荣

3

黄土丘陵区刺槐与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
特征及其变化

生态学

曹 扬

章广琦

4

陕西省油松林生产力动态及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陈云明

霍晓茵

5

黄土高原1901-2100年气候变化及趋势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陈云明

任靖宇

6

黄土丘陵区油松和沙棘水分来源及其对降雨的响应

生态学

陈云明

卢森堡

7

子午岭林区不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CNP

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陈云明

李 茜

8

北方六省草地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研究

草学

程积民

赵 婷

9

北方六省草地生产力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草学

程积民

赵 伟

10

黄土高原陕西地区三类不同地貌紫花苜蓿生长与土壤水肥关系

草学

程积民

程 帅

11

黄土丘陵区5种植被土壤呼吸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生态学

杜 盛

张艳如

12

黄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补给过程试验研究

土壤学

樊 军

雍晨旭

13

水蚀风蚀交错区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调控

土壤学

樊 军

游 微

14

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 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土壤学

樊 军

盖佳敏

15

黄土旱塬田间管理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及 作物产量影响

土壤学

郝明德樊军

付 威

16

不同覆盖方式下夏玉米生长特征及耗水规律的

试验与模拟研究

农业工程

冯 浩

王 杰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空间尺度植被恢复特征

流域生态

焦菊英

刘姝彤

18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效水和持水能力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焦菊英

李 航

19

覆膜和施氮量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及 水氮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学

李世清

王泽林

20

覆膜和施氮量对旱作春玉米产量及 水氮利用的影响

农业资源利用

李世清

曹欢欢

21

生物炭与 PAM 共施对土壤水分、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

李秧秧

张妙

22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降水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机制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李占斌

马建业

23

秸秆覆盖对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研究

环境工程

李占斌

王阳修

24

间伐和林下引种对人工刺槐林群落特征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刘国彬

史君怡

25

氮添加对人工油松林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生态化 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资源环境生物学

薛 萐

何俐蓉

26

等离子体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资源环境生物学

薛 萐

李志聪

27

诱捕作物与生防菌对列当土壤种子库消除作用的初探

生态学

马永清

郭振国

28

渭河流域气象与水文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水利工程

穆兴民

孙洋洋

29

黄土区皇甫川和延河日径流变化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穆兴民

张小苗

30

黄河水沙变化及其对黄河三角洲变化的影响分析

环境工程

高 鹏

王一鸣

31

灌草植被盖度对 产流产沙影响的模拟降雨实验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高 鹏

邓景成

32

极端降雨条件下黄土区梯田边坡稳定性模拟试验研究

水利工程

高 鹏

温永福

33

黄土区淤地坝渗流稳定分析及其防渗设计对比研究

水利工程

高 鹏

陈瑞东

34

延河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赵广举

韩盟伟

35

典型黄土区不同坡向地形序列土壤碳与水分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

邵明安

毛 娜

36

基于土壤湿度同化资料的黄土高原表层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王 飞

刘欢欢

37

基于RegCM-CLM 模式的植被覆盖变化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 飞

苟娇娇

38

抚育间伐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特征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

王国梁

段梦成

39

水蚀风蚀复合区典型乔灌木水分来源及利用效率

土壤学

王 力

魏 特

40

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苹果林地水文特征及水分生产力模拟研究

土壤学

王 力

李青华

41

黄土塬区旱作农田土壤水库动态及蒸散规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 力

李鹏展

42

不同施氮水平下少量灌溉对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植物学

邓西平

殷修帅

43

玉米苗期干旱复水过程中叶片膜脂响应与干旱适应能力的关系

生态学

王仕稳

刘婷婷

44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 排放规律研究

植物营养学

王仕稳

孙海妮

45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模式下根层养分水分对地上 群体的支撑与调

植物营养学

王仕稳

杨文稼

46

外施褪黑素对低氮下小麦生长的调控效应及 其机理

农业资源利用

殷俐娜

王博美

47

单半乳糖甘油二酯的光保护机理研究

生态学

殷俐娜

李倩

48

晋陕蒙能源区人为水土流失调查及新增水土流失估算

土壤侵蚀与荒漠化防治

王文龙

陈同德

49

黄土区草地坡面片蚀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占礼

张琪琳

50

土壤和团聚体氮素矿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特征研究

土壤学

魏孝荣

朱寒松

51

降雨侵蚀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矿化的影响

土壤学

魏孝荣

刘 娇

52

黄土高原退耕地土壤团聚体碳氮来源和稳定性分析评价

土壤学

魏孝荣

葛楠楠

53

刺槐对黄土丘陵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温仲明

张 静

54

刺槐对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温仲明

朱朵菊

55

黄土丘陵区植物群落结构与径流输沙的关系

森林经理学

温仲明

陶 宇

56

黄土丘陵区草地群落生物量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森林经理学

温仲明

曾鸿文

57

水蚀风蚀交错带沙地灌丛斑块微生境特征及侵蚀调控

生态学

武高林

郑纪勇

路 荣

58

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群落盖度与物种组成及地上生物量关系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徐炳成

贾 昭

59

变水条件下苜蓿类胡萝卜素代谢特征 及其生理机制

生态学

徐炳成

李 敏

60

玉米根系性状多样性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生态学

徐炳成

陈应龙

乔 胜

61

黄土丘陵区长期施肥对坡耕地土壤质量及农田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

生态学

许明祥

马露洋

62

黄土高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固碳能力研究

生态学

许明祥

张圣民

63

黄土高原坝控小流域土壤与泥沙CNP计量特征解析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杨明义

周玮莹

64

急陡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张风宝

白玉洁

65

有机氮替代比例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以及氮磷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

张树兰

侯苗苗

66

长期施肥对塿土磷素累积和磷饱和度的影响

农业资源利用

张树兰

路国艳

67

干旱胁迫下外源茉莉酸甲酯对玉米幼苗根系吸水的影响

生态学

张岁岐

忽雪琦

68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耦合关系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张晓萍

吕 渡

69

水氮耦合对谷子拔节后源库关系作用 规律的研究

土壤学

赵世伟

 

 

常闻谦

 

70

典型黄土-古土壤剖面有机碳和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土壤学

赵世伟

张青青

71

 

不同季节及保存条件对耐干藓生理特性及营养繁殖的影响

土壤学

赵允格

玥微

72

水蚀风蚀交错区藓结皮野外快速培育试验研究

土壤学

赵允格

李晨辉

73

黄帝陵古侧柏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研究

森林培育

赵忠

徐 瑶

74

黄土高原坡面深层土壤水分孔式调控技术及效应

环境科学

郑纪勇

马江波

75

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区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定位研究

环境工程

郑纪勇

孙 笛

76

基于侵蚀过程的长江流域土壤有机碳水平运移的模拟与估算

生态学

朱求安

杨 艳

77

黄土高原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根系分泌物差异性分析

环境科学

韩凤朋

毕博远

78

山地履带拖拉机姿态调整试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机械工程

杨福增

张艳杰

79

齿带式荞麦捡拾试验平台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机械工程

杨福增

王 强

80

牵引式果园机器人自主行走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机械工程

杨福增

刘明阳

81

黄土塬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朱兆龙

林芳

 
 

2017年毕业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序号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导师

硕士生

1

陕北安塞人工刺槐林地植被与土壤变化特征

生态学

焦菊英

吴多洋

2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后淤地坝拦沙特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焦菊英

赵珩钪

3

黄土高原两个气候区刺槐树干液流及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生态学

杜 盛

牛春梅

4

黄土丘陵区辽东栎天然次生林固碳速率与生产力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杜 盛

孙美美

5

硫化氢在大豆幼苗响应铁缺乏适应性中的作

生态学

上官周平

陈娟

尚玉婷

6

全球河流输沙量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何洪鸣

景昭伟

7

大坝对亚洲河流泥沙拦蓄的影响---以黄河、长江、珠江和湄公河为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何洪鸣

郭伟明

8

工业碱木质素基缓、控释氮肥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农业资源利用

佘 雕

徐 强

9

陕西渭北地区农田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农业资源利用

佘 雕

许明祥

张蓉蓉

10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土壤学

安韶山

方 瑛

11

黄土高原刺槐、柠条人工林土壤-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土壤学

安韶山

 

马任甜

 

12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和柠条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土壤学

安韶山

赵晓单

13

灌溉量和覆膜方式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影响

农业水土工程

冯 浩

刘晶晶

14

基于田间试验和Aquacrop模型的覆膜冬小麦生长动态和土壤水分模拟分析

农业水土工程

冯 浩

刘 匣

15

豆科-禾本科间作对铅镉污染土壤的植物络合诱导修复的影响

土壤学

方临川

王梦珂

16

侵蚀和沉积部位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郭胜利

杜兰兰

17

土壤呼吸对极端降水响应的模拟研究

土壤学

郭胜利

赵 慢

18

地膜覆盖和施氮对旱作春玉米农田净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

植物营养学

李世清

刘建粲

刘建粲

19

旱作农田地表覆盖对土壤氮素矿化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学

李世清

石冰洁

20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分析

环境工程

张晓萍

杨亚辉

21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植被特征及土壤养分响应的空间差异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张晓萍

赵文慧

22

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小麦叶片衰老与碳氮平衡的影响

植物营养学

王仕稳

曹蓓蓓

23

叶片膜脂组成变化与耐低氮胁迫的关系

植物营养学

殷俐娜

齐凌云

24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旱作覆膜玉米农田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

环境科学

郑纪勇

王丽梅

郭艳亮

25

柠条生物炭的制备、Al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

郑纪勇

王彤彤

26

旱作覆膜玉米生物学过程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环境科学

郑纪勇

王丽梅

王晓琳

27

基于养分高效保持的柠条生物炭加工工艺筛选与评价

环境工程

郑纪勇

周晓燕

28

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降水和氮素添加的响应

土壤学

张兴昌

邱莉萍

杜宁宁

29

黄土高原刺槐林地土壤-植物生态系统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土壤学

       

张兴昌

韩凤朋

 

任璐璐

30

黄土区不同年限典型人工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环境工程

张兴昌

韩凤朋

张炳学

31

黄土高原农田土壤碳和养分库分布及稳定性

土壤学

王百群

张 燕

32

陕北黄土丘陵区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陈云明

唐亚坤

安 相

33

电容法估测植物根系表面积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陈云明

唐曹扬

彭源远

34

黄土丘陵区油松、沙棘树种耗水规律及其生理响应特征

生态学

陈云明

唐亚坤

温 杰

35

黄土丘陵区油松、沙棘纯林及混交林土壤呼吸特征比较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陈云明

唐亚坤

谢育利

36

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CNP化学计量特征

生态学

陈云明

唐曹扬

赵一娉

37

秸秆覆盖下群体大小及其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资源利用

张树兰

郑 程

38

沙柳和柠条叶光合、茎水力特性及种子生产对模拟降雨改变的响应

生态学

李秧秧

陈丽茹

39

干旱诱导沙柳和柠条幼苗死亡的生理机制

生态学

李秧秧

黄绍琳

40

休眠期增温、增雪对黄土高原封育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草学

程积民

罗瑞敏

41

黄土区封育和放牧草地群落功能与结构对氮素添加的响应

草学

程积民

赵洁

42

黄土丘陵区微地形生境热缓冲效应与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温仲明

李超然

43

延河流域不同尺度水文连通性研究

土地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

温仲明

刘时城

44

基于高分影像的黄土高原梯田提取技术研究

农业资源利用

穆兴民

党恬敏

45

不同胶结剂的黄绵土团聚作用特征研究

土壤学

赵世伟

尚应妮

46

多沙粗沙区小流域侵蚀产沙来源与模拟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赵广举

安正峰

47

黄土区坡面钙质结核分布及其水分特征研究

土壤学

朱元骏

巩铁雄

48

基于淤地坝沉积解译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侵蚀特征演变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杨明义

张加琼

王永吉

49

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水气传输性质的影响研究

土壤学

樊 军

50

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森林培育

赵 忠

黎氏娴

51

小麦、蚕豆和油菜对向日葵列当和秦艽化感作用研究

生态学

马永清

 

 

 

 

2016年毕业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序号

论文题目

学科专业

导师

硕士生

1

土柱尺寸与层状结构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环境科学

邵明安

曹瑞雪

2

黄土高原坡面植被恢复中植物冠幅及细根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土壤学

邵明安

姚毓菲

3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耕地土壤风蚀规律的7Be示踪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杨明义

张加琼

 

4

添加生物炭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土壤侵蚀

杨明义

吴嫒嫒

5

粗质地土壤前期含水量对模拟降雨过程中入渗-产流的影响

土壤学

 

王亚飞

6

水分变化对梯度法估算土壤CO2通量及气体扩散率的影响

土壤学

 

杨晓莉

7

不同耕作模式对旱地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环境工程

殷俐娜

刘 鑫

8

铝毒害以及赤霉素预处理后盐胁迫对水稻膜脂的影响

生物工程

殷俐娜

王鑫月

9

干旱胁迫下氮素对玉米叶片衰老和叶片碳氮平衡的影响

生态学

王仕稳

熊炳霖

10

沟道治理阶梯状边坡稳定性及防蚀机理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刘普灵

刘佳鑫

11

化学材料对风蚀调控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占礼

李元元

12

黄土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化学调控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占礼

陆绍娟

13

黄土塬区降水变化对麦田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环境工程

朱元骏

倪盼盼

14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土壤学

赵允格

胡忠旭

15

黄土丘陵区水蚀坡面土壤碳排放影响因素及模拟

环境工程

许明祥

张亚锋

16

黄土丘陵区不同有机碳水平下侵蚀坡面土壤呼吸特征

生态学

许明祥

陈盖

17

黄土丘陵区水蚀对坡面土壤有机碳及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

生态学

许明祥

王超华

18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优势耐干藓生态适应性

生态学

许明祥

杨雪伟

19

黄土塬区苹果园土壤水文特征及蒸散规律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王石言

20

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土壤种子库萌发对水氮条件的响应

生态学

徐炳成

霍丽娟

21

国槐氮素转运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初步研究

森林培育

 

22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面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水文特性及抗蚀性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焦菊英

严方晨

23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面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侵蚀特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焦菊英

曹斌挺

24

安塞县刺槐林分结构与叶性状特征

流域生态

焦菊英

徐海燕

25

黄土高原主要植物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流通研究

土壤学

魏孝荣

王玉红

26

半干旱黄土区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模型分析

土壤学

魏孝荣

魏艳春

27

森林土壤大团聚体有机碳稳定性研究

土壤学

魏孝荣

马天娥

28

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草地沟头溯源侵蚀及形态演化特征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王文龙

郭明明

29

延河流域地带性植物群落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温仲明

戚德辉

30

环境对植物功能性状筛选的多尺度效应与群落构建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温仲明

郭茹

31

宁南山区典型植物茎叶分解过程及其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土壤学

安韶山

李鑫

32

宁南山区典型植物根系分解特征及其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土壤学

安韶山

李娅芸

3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背景下流域“四水”转化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李占斌

王贺

34

生物炭对旱作农田碳收支及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

植物营养学

沈玉芳

李世清

李秀云

35

生物炭对旱作农田N2O排放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学

沈玉芳

李世清

张洪培

36

黄土区土壤类型和坡度对坡面片蚀和细沟侵蚀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郑粉莉

盛贺伟

37

黄土丘陵区发育活跃期切沟形态特征与转换模型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郑粉莉

吴红艳

38

1950-2015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时空特征研究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郑粉莉

姚亚庆

39

覆膜与施氮对旱作春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植物营养学

李世清

李晓莎

40

基于高分卫星的黄土区滑坡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穆兴民

孙文义

高健健

41

黄土高原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刺槐抗旱性机制

森林保护学

 

何 斐

42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施钾对宁夏枸杞响应干旱胁迫的交互影响

微生物学

韦素贞

43

陕北退耕地区油松根际真菌资源及外生菌根真菌促进油松生长的作用

森林保护学

 

杨 韧

44

人工草地建植对典型矿区新构土体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武高林

杨 政

45

水蚀风蚀交错带灌丛斑块结构及动态特征研究

生理生态学

武高林

郝红敏

46

神东矿区中水灌溉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环境科学

郑纪勇

解倩

47

晋陕蒙矿区排土场土体新构模式及土壤生态效应

环境科学

郑纪勇

任志胜

48

沙柳和柠条生长、叶气体交换及根系吸水来源对模拟降雨改变的响应

生态学

李秧秧

艾绍水

49

陕西关中冬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产量和磷效率对土壤肥力水平的响应

植物营养学

张树兰

黄芳

50

氮素管理对旱地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

张树兰

丁茂

51

水、氮及群体管理对秸秆覆盖冬小麦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学

张树兰

胡昌录

52

轮作条件下砾石覆盖量对农田水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农业水土工程

 

刘晓青

53

砾石覆盖对农田土壤水热 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农业水土工程

 

左亿球

54

不同土地利用与施肥下土壤团聚体构成及其中有机碳与养分分布

土壤学

王百群

何瑞清

55

输出功率可控的小功率超声波发生器研发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朱兆龙

谢志强

56

土壤团聚体搅拌破碎能量检测技术研究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朱兆龙

谷月

57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径流及其组分变化和对植被恢复的响应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张晓萍

于艺鹏

58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生产潜力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何洪鸣

逯亚杰

60

渭北旱塬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向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草地生态

程积民

金晶炜

程光庆

61

矮秆基因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比较

植物学

张岁岐

王凤娇

62

甘肃小陇山森林碳储量研究

生态学

 

 

63

基于同步辐射光源微型CT技术分析土壤结构演变与降雨入渗的关系

土壤学

赵世伟

王子龙

64

黄土丘陵区草本群落演替中优势种浸提液的化感作用

生态学

刘国彬

孙庆花

65

子午岭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群落特征及其土壤固碳特征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刘国彬

王国梁

邱甜甜

66

坡向对土壤微生物特征与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

资源环境生物学

 

 

67

氮添加对白羊草土壤微生物及土壤植被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资源环境生物学

 

张娇阳

68

退耕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资源环境生物学

王国梁

由政

69

黄土邱陵区油松、沙刺人工林耗水特性及生理响应研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陈云明

唐亚坤

吴旭

70

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

生态学

陈云明

 

姜沛沛

71

陕西省两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组成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陈云明

 

崔高阳

72

黄土塬区农田不同地膜覆盖度下的土壤水热特征及春玉米对补水灌溉的响应研究

农业生态

刘文兆

刘春芬

73

黄土塬区农田生态系统蒸散与能量平衡研究

水土保持与
荒漠化防治

刘文兆

苑 旭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