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纪念活动

发布时间:2021-06-22 【字体:       
水保所重点实验室
  6月15日,参加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纪念活动暨荒漠化高质量发展论坛的80多名专家及管理者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考察、调研活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副书记徐养福,水土保持研究所党委书记杜永峰、副所长许明祥等陪同调研。此次纪念活动及论坛由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封禁保护区专业委员会、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沙棘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荒漠矿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承办,同时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陕西省林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我国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人工模拟降雨大厅,许明祥向客人介绍了水保所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验室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及荒漠化防治中发挥的重要科技支撑作用;王长斌重点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基本地理特征、实验室野外台站在黄土高原的布局、人工模拟降雨大厅的基本情况等;客人观看了人工模拟降雨过程、如何服务退耕还林草的宣传片,以及水保所所史馆等。
  通过考察、调研,客人对实验室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方面确立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国家重点实验室继续发挥国家级水土保持科研平台作用,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建成水土保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利用实现联网观察的野外台站,解决好制约林草业发展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持续为林草科技发展、生态建设和荒漠化防治贡献力量。 
  我国长期以来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综合防治的方针,实行国家主导、地方负责、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采取政策、法律、科技、行政等措施,持续实施京津风沙源、三北防护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五次荒漠化监测成果显示,全国荒漠化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依托防沙治沙,我国沙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域内农民增收、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防治荒漠化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实现了“绿进沙退”与“绿富同兴”。 
徐养福副书记陪同调研
徐明祥副所长介绍水保所基本情况
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世清与客人交流
王长斌讲解
参观所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