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暑假期间,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内外土壤学、植物营养、土壤侵蚀、农学及生物学等领域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先后主办学术会议3次,组织开展科学考察及参加学术会议,邀请了多位学者来室进行讲座交流。
8月14-24日,实验室主办或参与承办了“间套作的农学和生态学效益研究国际研讨会”、“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5年海峡两岸黄土高原生态保育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实验室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间套作的农学和生态学效益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有来自荷兰、法国以及国内相关大学的30多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充分展示了最近几年国际上在间套作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间套作体系中的磷营养分配,间套作体系中的动物、微生物及菌根作用、生物多样性变化,土壤有机质及土壤养分变化对间套作的响应、未来间套作研究发展趋势等;也涉及间套作在旱地农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对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贡献等研究进展。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了重点实验室在间套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方面所做的科研工作,讨论了进一步合作的设想与计划。这次会议不仅对提升实验室间套作研究水平、提升相关研究国际影响力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促进生态学、栽培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等科交叉有重要作用。
来自全国4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18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学术交流内容涉及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方法、水土保持与生态安全及土壤侵蚀环境演变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认为,在我国大规模生态环境建设及“一带一路”发展新形势下,水土流失过程与动力机制、水土流失发展趋势预测、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等应为今后重要研究方向。会议对实验室未来在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方向确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5年海峡两岸黄土高原生态保育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为黄土高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与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促进了各高校、科研院所新方法、新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交流合作。研讨会促进了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方面的传播。另外,实验室还组织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参加9月2日至3日在山西省太原召开的“2015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刘国彬研究员、王兵博士、张超博士等实验室科研人员先后做了大会特邀学术报告和大会学术报告。通过研讨会,加强了两岸学术思想的交流,提升了海峡两岸生态修复与流域管理相关研究水平,推动和促进了海峡两岸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8月2日至8日,应台湾屏东科技大学邀请,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专家组成考察团,赴台开展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学术交流及考察,受到了屏东科技大学戴昌贤校长会见,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进行了座谈,座谈中提出了互换研究生进行培养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方面的科研合作等事宜。会后,考察团与屏东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系进行了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与考察认为,台湾在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及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和台风等)防治等领域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在今后科学研究及试验示范中借鉴。
实验室不仅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而且也邀请相关专家到实验室开展学术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7月22-28日,实验室先后邀请巴基斯坦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Muhammad Ashraf教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阿马里洛农业研究与推广中心薛青武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蔡林博士和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所邴海健博士到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活动。Muhammad Ashraf 教授在植物逆境生理特别是盐胁迫生理研究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植物学界享有较高声誉。Muhammad Ashraf教授在实验室做了题为“Salinity stress: effects, mechanisms and strategies for salinity tolerance improvement”的精彩报告,并与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薛青武副教授长期从事作物逆境生理生态学研究,成果丰硕,他以“Crop Water Use and its Efficiency in the Texas High Plains”为题做了学术报告,就作物抗旱节水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问题与实验室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蔡林博士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学术报告中,重点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详尽阐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优势。邴海健博士在“高山生态系统微量金属地球化学”学术报中告,不仅介绍了贡嘎山生态系统中铅的来源、分布、转化等地球化学行为,而且还对高山生态系统中微量金属的生物化学过程研究进行了展望。两位青年科技人员的精彩报告吸引了水保所、食品科学与工程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众多师生的参与,双方期待能在微生物生态、重金属环境行为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实验室通过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不仅活跃了学术氛围,拓展了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的学术思想,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及方向,而且也扩大了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有效发挥了实验室作为国家级学术交流及科学传播平台的作用,为实验室与国内外广泛、深入开展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