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科学工作者学术交流会”在陕西杨凌召开

发布时间:2014-12-01 【字体:       
国家重点实验室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科学工作者学术交流会”在陕西杨凌召开

  为加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方面的科研成果交流与共享,促进单位及研究团队间的科研合作,构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交错区研究平台,活跃科研学术氛围,推进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学科发展,第一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科学工作者学术交流会” 于2014年11月28日-29日在陕西杨凌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联合举办。成都生物所所长赵新全研究员、水保所副所长张兴昌研究员到会并致词。在会议期间,成都生物所所长赵新全研究员一行参观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会议首先听取了成都生物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陈槐副主任对“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占斌主任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的介绍。随后,围绕“生态修复及水土保持研究技术、方法创新”、“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理论、过程与模拟”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交错区研究设想”三个主要议题,由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成都生物所各9名研究人员分别做了学术报告。成都生物所所长赵新全研究员及千人计划彭长辉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赵新全研究员以“基于区域耦合理论的高寒草地畜牧业新范式”为主题,重点介绍了高寒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思路和取得的主要进展;彭长辉教授以“Global Methane Cycle: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为主题,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国际上甲烷研究进展和热点及其研究团队在近期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过本次学术交流与讨论,加强了三个实验室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方面科研成果的交流与共享,更进一步促进了单位及研究团队间的科研合作,活跃了科研学术氛围。三个实验室决定在今后深化合作,整合研究力量,联合申请有关国家重大项目在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错区开展土壤侵蚀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工作。
     
                                        交流会会场
     
                                 成都生物所所长赵新全研究员致词
      
                                副所长张兴昌研究员致词
     
                                  实验室主任李占斌研究介绍情况
      
                                       参观实验室听取介绍
     
                                       参观人工模拟降雨大厅
     
                                      彭长辉教授做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