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遴选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见附件)文件精神,全重室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遴选工作,现将遴选结果公示如下:
经团队申报、现场汇报、专家评审、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核,共遴选出实验室创新团队25支:其中双一流创新团队(包括前沿交叉团队)16支,一级资助12支、二级资助4支;人才培养专项(即青年创新团队)9支。
序号 |
研究方向 |
团队类型 |
团队名称 |
资助类型 |
1 |
土壤侵蚀与智慧水土保持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多营力复合侵蚀创新团队 |
一级 |
2 |
土壤侵蚀与智慧水土保持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沟道侵蚀发生机制和模拟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
一级 |
3 |
土壤侵蚀与智慧水土保持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创新团队 |
一级 |
4 |
土壤侵蚀与智慧水土保持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智慧水土保持与人工智能仿真创新团队 |
一级 |
5 |
土地荒漠化过程与整治修复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旱区荒漠化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 |
一级 |
6 |
土地荒漠化过程与整治修复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生物结皮与荒漠化创新团队 |
一级 |
7 |
脆弱区生态水文过程、机理与模拟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生态水文过程解析与调控创新团队 |
一级 |
8 |
脆弱区生态水文过程、机理与模拟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黄土关键带生态水文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创新团队 |
一级 |
9 |
风蚀水蚀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流域生态过程解译与功能提升创新团队 |
一级 |
10 |
风蚀水蚀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旱地农业绿色发展创新团队 |
一级 |
11 |
风蚀水蚀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土壤退化与健康创新团队 |
一级 |
12 |
风蚀水蚀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干旱区林草碳汇与生态安全创新团队 |
一级 |
13 |
土壤侵蚀与智慧水土保持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区域水土保持效应与调控创新团队 |
二级 |
14 |
土地荒漠化过程与整治修复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旱区荒漠化防治与修复技术创新团队 |
二级 |
15 |
风蚀水蚀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泛第三极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创新团队 |
二级 |
16 |
风蚀水蚀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 |
双一流创新团队 |
新型遥感监测与双碳政策创新团队 |
二级 |
17 |
土壤侵蚀与智慧水土保持 |
人才培养专项 |
新水沙情景下小流域土壤侵蚀全过程精细模拟与水沙调控创新团队 |
资助 |
18 |
土壤侵蚀与智慧水土保持 |
人才培养专项 |
土壤侵蚀与碳循环创新团队 |
资助 |
19 |
土地荒漠化过程与整治修复 |
人才培养专项 |
荒漠化防治土壤生物修复创新团队 |
资助 |
20 |
脆弱区生态水文过程、机理与模拟 |
人才培养专项 |
旱区生态水文过程与智慧调控创新团队 |
资助 |
21 |
脆弱区生态水文过程、机理与模拟 |
人才培养专项 |
环境土壤物理与水土保持青年创新团队 |
资助 |
22 |
脆弱区生态水文过程、机理与模拟 |
人才培养专项 |
脆弱区生态水文服务功能评估团队 |
资助 |
23 |
风蚀水蚀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 |
人才培养专项 |
典型水土流失生态多要素耦合机制与综合治理创新团队 |
资助 |
24 |
风蚀水蚀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 |
人才培养专项 |
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与绿色发展创新团队 |
资助 |
25 |
风蚀水蚀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绿色发展 |
人才培养专项 |
旱区生物资源挖掘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团队 |
资助 |
公示时间为2025年9月17日至2025年9月19日,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水保全重室办公室反映。
办公室邮箱:sbqz@nwsuaf.edu.cn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整治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