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超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电子邮箱:chaoyue@ms.iswc.ac.cn
通讯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
简历
岳超,男,1982年9月生于河南省安阳市,2005年和2010年在北京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4年在法国凡尔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5月-2018年8月在法国国家冰川与环境物理实验室和国家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助理。2018年8月至今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草学会草原自然灾害和火风险分析与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人类世分委会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AGU杂志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副主编等职务。主要从事林草生态和气候变化研究,近5年主持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项目3项,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2项,国家人才计划项目1项。近年来在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源汇效应、土地利用和环境效应对中国陆地碳汇的贡献、中国未来陆地碳汇潜力和林火风险评估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近5年发表中英文论文85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和中文论文4篇,包括1篇《自然》(Nature)、1篇《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1篇《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和4篇《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自2018年9月依托“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全职回国后,已培养研究生共计2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人,博士研究生10人,其中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优秀毕业生称号。
工作学习经历
2001.09-2005.07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 本科。
2007.09-2010.07 北京大学,生态学 硕士研究生。
2010.11-2014.04 法国凡尔赛大学 气象、海洋与环境物理学 博士研究生。
2014.05-2015.10 法国国家冰川与环境物理实验室 博士后 研究助理。
2015.11-2018.08 法国国家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 博士后 研究助理。
2018.08-至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员。
研究方向
土地利用变化与陆地碳循环,生态系统干扰,气候变化
承担科研项目
1.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量化模型研究”(2023YFB3907403,202310-202711),主持子课题。
2.科技部二次青藏科考项目子课题“青藏高原未来碳汇潜力及稳定性预测” (2022QZKK0101,202210-202509),主持人。
3.基金委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川西地区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定量估算方法研究” (U20A2090, 202110-202412),主持子课题。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对干旱励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及其模拟” (41971132, 202001-202312),主持人。
5.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全球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植被动态、功能及其适应性管理”, (2019-2021),主持人。
6.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子课题“侵蚀驱动的水碳氮耦合机理和模型模拟” (XDB40020305, 202001-202412),主要完成人之一。
代表论著
论文专著(* 为通讯作者)
1. Zhao, J., Yue, C.*, Wang, J., Hantson, S., Wang, X., He, B., Li, G., Wang, L., Zhao, H. and Luyssaert, S. 2024b. Forest fire size amplifies postfire land surface warming. Nature 633(8031), 828-834.
2. Yue, C., Jian, J., Ciais, P., Ren, X., Jiao, J., An, S., Li, Y., Wu, J., Zhang, P. and Bond-Lamberty, B. 2024a. Field experiments show no consistent reductions in soil microbial carbon in response to warm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15(1), 1731.
3. Yue, C.*, Xu, M., Ciais, P., Tao, S., Shen, H., Chang, J., Li, W., Deng, L., He, J. and Leng, Y. 2024b. Contribution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olicies to China’s land carbon bala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15(1), 9708.
4. Liao, Z., Yue, C.*, He, B., Zhao, K., Ciais, P., Alkama, R., Grassi, G., Sitch, S., Chen, R. and Quan, X. 2024. Growing biomass carbon stock in China driven by expansion and conservation of woody areas. Nature Geoscience, 1-8.
5. Xu, H., Yue, C.*, Zhang, Y., Liu, D. and Piao, S. 2023b. Forestation at the right time with the right species can generate persistent carbon benefit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0(41), e2304988120.
6. Qiu, L., He, J., Yue, C.*, Ciais, P. and Zheng, C. 2024. Substantial terrestrial carbon emissions from global expansion of impervious surface area. Nature Communications 15(1), 6456.
7. Yue, C.*, Ciais, P., Houghton, R.A. and Nassikas, A.A. 2020. Contribution of land use to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land carbon cycle.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1), 3170.